中國古典舞.jpg  

中國舞是指中國傳統的舞蹈。在五千年以前,就已經在中國出現了原始舞蹈。現在主要分為古典舞、民間舞兩大類。

蝶舞成人中國舞基訓課程針對熱愛古典舞蹈文化的學員,打造一套著重在身體能力塑造以及對中國舞韻味掌握的課程,非常適合完全無基礎,或是有其他舞蹈基礎,想要更提升自己對情感掌握的同學來上。

課程將由畢業於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舞蹈學系,主修中國舞的觀瑜老師為大家教授正統中國舞蹈,喜愛中國舞的同學,千萬不要錯過喲~

洽詢專線:(04)2314-1670

 

中國舞的特點:

中國舞能說是以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而誕生的。表現的手法主要是「手、眼、身、法」「形、神、勁、律」,「圓、擰、傾、曲」。則以東方的『圓為美』哲學為主流,即為不管是立的圓、平的、八字的圓,都圍繞在舞蹈當中;則包含身體上的擰動;就是身體上的傾斜;從中國考古出土的文物中來看,歷朝歷代的舞蹈相當喜用身體曲線的格式,例如三道彎、翹袖折腰等。

 

中國舞蹈有「欲右先左、欲左先右、欲上先下、欲下先上」的法則,都締造中國舞蹈不同的韻律與美感。舞蹈者必須掌握剛柔並濟、虛實相生才能展現中國舞蹈精髓,形成了中國舞的獨特之處。它與中國其它的藝術有著內在相同之處:對比或相生相剋的表現手法;取自民間對神佛的敬仰。舞蹈中,始終貫穿著「靜中有動、動中有靜」,或「逢沖必靠、欲左先右、逢開必合、欲前先後」等對比的手法,好似中國的園林藝術,始終有著「小中見大、大中見微」、「曲徑通幽」、「別有洞天」的做法。

 

中國舞共有「身韻」、「身法」、「技巧」三大元素。中國舞的「技巧」,以跳、翻、轉等諸多高難度動作,起初是將武術、戰場搏擊等方法延伸運用至宮廷舞蹈,「武為主、文為輔」,而歷經各種表演形式與歷朝歷代的演變而逐漸「文」化,即形成中國舞的「技巧」。「身韻」是指文化承傳所形成的特有民族韻味,強調內涵的氣韻、呼吸、意念、神韻以及內心情感。比如以「三圓」運動為基礎的運動路線、以腰為軸的「提、沈、沖、靠、含、腆、移、旁提」等等,這些基本元素賦予中國古典舞豐富的表現力及可塑性,能深度刻畫動作以及內心情感。並以形、勁、神、律諸要素來表現,達到「形神兼備、內外統一、身心並用」「以神領形、以形傳神」。「形未動,神先領,形已止,神不止」恰恰表述了「身法」(形、勁、律)與「神韻」,所以訓練「身法」與陶冶「神韻」的方法統稱為「身韻」,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。「神韻」是依託「身法」,即身體外部的技法,表達了整個舞蹈的含義。而在佛教傳入中國後,佛法開講,天女散花等妙境也一次次的通過故事及雕塑、繪畫得以在世間廣泛流傳。敦煌石窟中飛天凌空飛舞的壁畫,靈動傳神;吳道子「天衣飛動」畫境,如有神助。天人之姿,天人之舞,也成了中國舞蹈的至境。

 

這樣的表現手法,與中國畫的表現非常相似。強調內涵、寓意,無論那種畫風,都以內在的表現內容為根本。所以,畫家本人內在的氣質、道德修養、心底境界等等,人性特點本身,制約著畫本身的表現力。舞蹈者本身的素養、心態的純潔、心底的善良、境界的位置,直接影響著舞蹈本身的感染力。

 

中國舞蹈很多曲目,直接來自石窟的佛像、古代陶藝上的傳說、神話故事等等,而在中共統治中原之前,中國人有著自由的信仰空間,表演者自身對神佛的敬仰之意,直接影響著舞蹈本身的感染力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蝶舞舞蹈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